Saltar la navegación
当资本耗尽时
书籍

当资本耗尽时

西方富裕生活的终结

Yale UP, 2014 más...

购买此书或有声书

离线阅读



评级

8

导读荐语

在一幅经济学、政治学和历史学相交汇的图景中,经济学家斯蒂芬·D·金较为谨慎地分析了政府债务和刺激政策。斯蒂芬·D·金赞同不少观察家的一致观点:金融危机、量化宽松和当代经济环境正在诱发社会中的各种“分裂”。有人呼吁采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刺激政策,斯蒂芬·D·金对此做出了回应,他指出:今天的政府早已实施了更甚于富兰克林·罗斯福的刺激政策,而当时罗斯福面临的形势与现在也并不相同。斯蒂芬·D·金引述了一系列材料——经济史、日本和阿根廷的经济危机、经济学家路德维希·冯·米塞斯的“虚假繁荣”概念、二十世纪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不同代际间截然不同的财富命运——引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:当外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财务状况不再充满信心,在债务偿还中索要更多的硬资产时,会引发怎样的后果?斯蒂芬·D·金最令人振奋的观点就是支持瞄准名义GDP,或许这就是未来几年的下一个重大政策理念。getAbstract把他内容丰富的阐释视为对金融辩论的智力贡献和人文关怀。

浓缩书

西方世界的“虚假繁荣”

经济学家和社会大众对西方世界反复出现的经济泡沫患有“集体错觉”,特别是2008年之前的美国房地产繁荣。这种态度正好证明了“天谴降临前人们往往会变得傲慢”。甚至珍妮特·耶伦(Janet Yellen),当下备受推崇的美联储主席,也在本世纪初低估了次贷危机的严重性。当时她曾说,泡沫破灭不会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。正如经济学家路德维希·冯·米塞斯在几十年前所论述的,急剧的信贷扩张只会导致“虚假繁荣”。

“虚假繁荣”的论点又引出了此次金融危机和大萧条(the Great Depression,1929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)之间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。在两次危机中,分析家都指责美联储在危机前把利率维持在过低水平,进而造就了宽松的信贷环境,最终导致难以避免的经济后遗症。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的经济数据统计工作中,美国政府也表现得很傲慢:当时它对国民经济中的风险性活动加以粉饰,从而默许了次级房贷风险的存在。

“无风险”利率与风险性活动的高利率之间存在差距。这一数字上的差距引诱人们采取冒险行动。换言之,危机前,冒险性次级贷款投资对GDP中...

关于作者

斯蒂芬·D·金(Stephen D· King)是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,为《金融时报》和《泰晤士报》供稿。


恭喜你又学完了一篇干货!复述、评论及做笔记是对知识最大的致敬↓ 或者 Comenzar discusión